12月10日至12日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舉行。今年會議成果并不出人意料,對形勢的看法、關鍵問題分析、工作重點部署及宏觀政策基調,與此前內容基本一致。不過,“因城施策”值得高度關注,有可能為城市房地產發展提供了彈性空間。“因城施策”的基本邏輯可能是:保增長需要看房地產,房地產則要看因城施策,實行因城施策則要看金融水龍頭。
美聯儲今年最后一次會議決定維持利率水平不變,并暗示利率水平可能在2021年前維持不變。美國通脹水平與低失業率脫節讓美聯儲感到疑惑和擔心,也使美聯儲左右為難。隨著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進入“觀望”,預計也會影響歐元區和其他國家的政策,使得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逐步后撤,讓日益嚴重的負利率貨幣環境得到舒緩。
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斌認為,未來中國經濟走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民營企業的投資意愿。許斌認為,中國經濟現在更加依賴國內因素,未來應當在政策上更加重視民營經濟,建議一是保持政策的穩定性,二是更加重視產權保護,讓民營企業發揮更大的能量。
穆迪發表的報告稱,今年首三季中國廣義影子銀行資產規模減少2.1萬億元,至59.2萬億元的水平,相當于9月末名義國內生產總值(GDP)比例62%,較去年末的68%的比例回落,但杠桿率將可能進一步上升,因貨幣政策仍然集中于支持經濟增長。第三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信貸持穩,反映由政府融資平臺信貸牽頭的基建項目繼續獲得支持。
據央行網站公告,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合理充裕水平,可吸收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的影響,2019年12月12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。央行已經連續17個交易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。資金面寬松格局不改,SHIBOR變動不大。分析稱,央行操作思路或已發生切換,下一階段央行或更多依賴利率工具和鎖長放短操作。
美國CNBC報道,美國政府已提議取消對15日生效的對16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下一輪關稅,并對3600億美元中國產品的關稅削減50%。如果這一最新事態屬實,將有利于中美兩國爭取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。不過,對于此事的進展也不能過于樂觀,因為中美貿易問題過去是特朗普一個人說了算,但現在不是了。美國國會已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重要因素,這對中國不利。